暗影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贤相之谋(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恐怕太宗设立内阁之初,从未想过最后竟然造成了议政权和行政权均归内阁,决策权归属宦官的荒唐局面。

以至于大明中晚期发展成为内廷与外廷交相佐政的朝堂体制,外廷有内阁,内廷则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则有东厂和锦衣卫。

因文臣入阁后被时人称为相,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则被称为“内相”,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万历皇帝的“大伴”冯保了。

在冯保登上“内相”之位后,即便被称为“救世宰相”的张居正也不得不奉迎巴结他,在使用大量的金银珠宝贿赂之后得到了冯保的全力支持。

因此张居正以首辅之位,手握三权,成为了真正的宰相,这才得以顺利推行自己的新政,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内相”冯保支持他的基础上实现的。

权侵天下的冯保甚至敢于站在万历皇帝朱翊钧身旁接受百官的朝拜!

掌握决策权的阉宦其滔天权势和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而此时一众内阁大臣在谢迁的值房中皱眉不已,对于他们而言,现在有两个重大难题值得商榷。

其一便是早朝时朱厚熜命礼部准备的兴国大妃入京礼仪,原礼部尚书毛澄因为此事冒死进谏,已经被贬去了南京养老,众人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是好。

其二是兵部尚书王琼的奏折,他上奏请求陛下议定王守仁的平乱之功。

相比于第一件事,此事更令他们感到棘手!

王守仁的平乱之功是毋庸置疑的,在场众人都十分清楚当年那场震惊天下的叛乱。

正德十四年,造反专业户宁王起兵造反,天下震动。

而时任左佥都御史的王守仁本欲前往福建平乱,行至江西闻讯,亲自赶吉安往招募义兵,出兵讨贼!

在王守仁奸滑狡诈的用兵策略下,这场轰轰烈烈的藩王造反的闹剧,最终历时仅一个月便被王守仁平定了,甚至还生擒了贼首宁王朱宸濠。

如此大功按照正常流程,经朝廷总结善后完毕,理应对众功臣加官进爵,是不可能拖延至今的。

但王守仁的平乱之功上至天子朱厚照,下至平民百姓都从未有人提及,甚至连苦主王守仁自己都闭口不谈,仿佛遗忘了一般。

细细考察整件事的经过,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猫腻简直令人咋舌!

好大喜功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为了展现出自己的英明神武,以及卓越的军事能力,不惜将已被王守仁生擒的朱宸濠释放后,又亲手将其擒获归案,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

而朱厚照身边的一众宦官,几乎全是被宁王朱宸濠用大量的金银珠宝贿赂过的蛀虫。

朱宸濠起兵造反前便是他们一直在朱厚照耳边进献谗言,替朱宸濠起兵打掩护。

朱宸濠起事兵败他们的心态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想要杀人灭口,唯恐透露自己与之深交的事情,一方面又对平定叛乱的最大功臣王守仁深恶痛绝,恨其斩断了自己的财路,又怕他已经从朱宸濠口中得知了些许消息。

因此根本不会在此事上过多言语,甚至看到王守仁吃了闷亏他们反而暗自高兴。

最后就是平乱的大功臣王守仁了,圣人不愧是圣人,他用堪称教科书般的应对措施保全了自身。

他眼见正德皇帝的荒唐行径,和当前复杂的政局形势,选择了急流勇退,将这滔天大功的证明—贼首朱宸濠交于张永后,便称病深居简出,从不提及平乱之事。

但不难发现,在整件事中没有一个文臣肯发声为王守仁打抱不平,仗义执言。

为何?因为他是王阳明!那个离经叛道的王阳明!

若换了任何一个其他的大臣,立下如此泼天大功,即便是忌惮于正德皇帝的淫威,也不至于一语不发,默不出声。

虽然正德皇帝好大喜功,但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