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章 廊亭诗会(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雨雪过后的长安城,显得格外的冷,赵微再去那茶水铺时,就只有店家一人,更显得冷清。

听山池上的齐家诗会赵晴和赵海早早就出发前去了,赵微却不大乐意前往。这时候习惯参加这些的,想来都是些赵晴那般岁数的小孩子吧!

这个岁数的人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可能一不小心就要拉着你斗诗斗画斗酒,若是不参与其中,反倒会丢了赵晴的脸面,既然如此,何必自讨这份没趣。

赵海觉得赵微不去是理所当然的,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哪里懂得这些高雅之事。

齐家乃是岭南的一大粮商,距离这长安城着实不近,只是最近有意插手这京师的粮食生意,所以这些日子在京城格外的活跃。

今日这诗会,便是齐家在那城东听山池的廊亭上所举办的。

其实光听听这举办诗会的地点,赵微就觉得上下牙要打磕绊,大冷天的,还非要往那湖上凑。

这事儿倒也怨不得齐家做事不周全,是完全没料到这群少男少女对诗会有如此狂热的追捧,由于整个诗会本就是李相之子撺掇的,有太多名门望族富家子弟的才女都会参与其中,这要是再安排在那青楼画坊上就有些不合适了,自己打造上一条又显得耗时日久。

但齐家要在京师扎下根来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定,那些四处漏风的廊亭廊道,竟然都被齐家用竹帘遮挡住了,竹帘上尽是些山水、鸟兽、鱼虫之类的画,显得格外雅致。

就连廊亭廊道中也搁置满了碳炉,掀开门帘进去时,丝毫察觉不到冬日里的半分寒意。

自汉开始两百余年至今,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井喷的时期,这和赵微所熟知的历史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东西两汉各维持了两百余年,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大国了,可是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没有太多的提升,诗词歌赋也一直处在乐府诗的阶段(其实就是民歌的汇总)。

而此时的汉朝,虽然对应的是西汉末年时期,可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再加上东边滕国的关系,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百姓的吃穿用度虽未达到顿顿有肉吃,却也能保障一日三餐了。

另一边,汉国采用的执政制度,居然不是三公九卿制,而是宋朝使用的三省六部制,再加上京城里鼓励经商,没有宵禁,夜晚时分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恍惚间总有种后世的感觉。

这种开了加速器一般的历史进程,发展就显得相对畸形了,精神食粮没能紧跟脚步。因此若是才子佳人有篇佳作问世,便会在街头巷尾反复传唱,不少商家铺面所做的营生活计,也会想方设法和那些诗句扯上一丝半点的关系。

更有甚者还会请来些歌舞伎博人眼球,总归会有些后世街道金曲的意味,但少了些媚俗,多了分雅致。

自然而然,很多百姓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也就会吟上两句诗或唱上几句词。只是这样一个发展太过不均衡的时代,并没有孕育出那些惊才绝艳的诗才大家来。以至于世人普遍认为,诗词歌赋上若是有所造诣,那必然是才高八斗的,治世经国也是不在话下。

这其实是比较荒谬的。

常在路边茶铺饮茶赏景的那两个老头,对这等诗词是否无用也多有争论,尤其是那个矍铄老头,认为有诗才就能当官纯粹就是扯淡。

相反那个苏姓的富态老头反而看得开一些,有诗才,起码可以证明是有才的,去培养一个有才华的人,总比培养一个不知道有没有才华的人要轻松一些。

而今日,这两个老者,却是在这冬日之中,被请到了这齐家诗会上。原因无他,那矍铄老头便是当朝李相,李纲李纪常,自家儿子攒的局,总归要给几分面子。

这时候的长安周边水资源格外丰富,开国皇帝定都于此,主要还是周边有护国关隘,同时还有八水绕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