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17章 胡适与蒋介石(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然而,蒋介石却将远在美国的胡适列为防范对象,因为有人要推胡适做“副总统”候选人,这显然不在蒋的计划之内。

蒋在1954年1月记道:“对蔡斯来函及左舜生等政客要提胡适为副总统无理取闹,皆有深切研究与合理之腹案,但暂置不答,以静观其变化如何也。”(蒋介石日记,1954年1月16日,“上星期反省录”)蔡斯( illia s c 。chase),美军少将,时任美国驻台湾军事技术援助团团长。左舜生,中国青年党党魁,1949年后移驻香港,对台湾时政常有批评。好在胡适事先事后都表示坚定地支持蒋介石,此事并未酿成两人芥蒂与冲突。

前边提到了,1958年,胡适回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那一次,两个人的碰撞。在胡适那一边,肯定没什么,但在蒋介石那里,则成为了两个人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因为,从那一次后,蒋在日记中就再没说过胡适好话,只有恶语相向。

比如,在中科院那次会议两天后,蒋介石在官邸招待“中央研究院”全体院士,因对胡适已经反感在先,他怎么看胡都不顺眼了:“晚宴中央研究院院士及梅贻琦等,胡适首座,余起立敬酒,先欢迎胡、梅同回国服务之语一出,胡颜色目光突变,测其意或以为不能将梅与彼并提也,可知其人之狭小妒忌。”(蒋介石日记,1958年4月12日)。

蒋介石个性多疑、敏感而又固执,自尊心极强,论人注重细节,他对下属的恶感一旦产生,很难改变。蒋介石欢迎胡适回台,其意一是将老虎收笼,免得其在美国乱发言,不便控制。二是装潢门面。不料胡返台后,却非常“不识相”,这使蒋如芒刺在背。4月底蒋在“上月反省录”中将胡专列一条:“忍受胡适之侮辱,不予计较,此或修养之进步欤?”自这次对胡适产生恶感后,直到胡适过世,他三年多的日记中,提到胡适均是攻击与谩骂之词。

例如:“对于政客以学者身份向政府投机要胁,而以官位与钱财为其目的。伍宪子(民主社会党主.席———引者)等于骗钱,左舜生要求钱唱中立,不送钱就反腔,而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殊所不料也。总之,政客既要做官,又要讨钱,而特别要以‘独立学者’身份标榜其清廉不苟之态度。甚叹士风堕落,人心卑污……今日更感蔡先生之不可得矣。”(蒋介石日记,1958年5月10日)

“以今日一般政客如胡适等无道义,无人格,只卖其‘自由’‘民主’的假名,以提高其地位,期达其私欲,对国家前途与事实概置不顾,令人悲叹……经儿(蒋经国——— 引者)婉报胡适与其谈话经过,乃知其不仅狂妄,而且是愚劣成性,竟劝我要‘毁党救国’,此与共.匪之目的如出一辙,不知其对我党之仇恨甚于共.匪之对我也。可耻。”(蒋介石日记,1958年5月30日)

1959年年底,便有人提出“修改临时条款”案,为蒋连任三任造舆论。胡适对此很是反对,曾说,当领袖的人应该培养继任人,到了适当的时候,便推选这个人出来,还应全力支持他。这才是大政治家的风度。他说美国的罗斯福,没有培养继任的人,只有他个人一再的当选下去,这是罗斯福的错误。在这里,胡适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提醒蒋介石引以为戒,不要重蹈罗斯福的覆辙。

到了1960年年初,“国民大会”临近,“总统”连任或继任的问题更为突出,台湾报纸上甚至报导说胡适“可能以不出席会议来作消极的抗议”。

2月20日,“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台北召开,胡适还是出席了,并且又当了大会主.席团主.席。在蒋介石宴请国大主.席团的宴会上,胡适又特别大讲“无记名投票”的历史和优越性,说它可以避免投票人受威胁,保障投票的自由,微露一点不愿受人操纵选举的意向。但他的话当场便遭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