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五章 《疑犯追踪》的彩蛋(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疑犯追踪》那长达6分钟的预告片其实是陈景行亲自拍板敲定的。

可以说是相当的大胆和新颖,因为此前没有任何预告片是这样的,长达6分钟本身就很罕见了。

更罕见的是这版预告片还是个情节连续且完整的短片,《地心引力》的预告片也是电影最开始的部分,但仍旧有剪辑,否则预告片怕是要整十分钟。

通常影视剧的预告片要么就是流水账的剪辑,几乎要把故事的主线交代一遍, 要么就是不明觉厉的一通乱剪,跟音乐配合好节奏,突出一个热闹和激烈,至于剧情观众是看不出来的。

《疑犯追踪》的预告片其实就是电视剧中后期某一集的内容,陈景行将其单拿了出来直接作为预告片。

从背景设定来看,《疑犯追踪》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源代码》的一部衍生剧,选取了《源代码》中的一个平行世界作为背景。

《源代码》中男主角经历了十几次回档,除了最后一次外每次回档只有八分钟而已, 在最后一次关闭了“源代码”, 男女主相拥一吻后展开了新世界,这个时候观众才突然意识到源代码机器回档的“记忆”其实根本就是平行宇宙。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源代码的每一次回档,每一个八分钟都创造了一个平行宇宙,这也是《源代码》上映后很多深度解读的影评提到过的细思恐极的细节。

《疑犯追踪》的背景就设定在《源代码》中的某一次失败的读档创造的平行宇宙之中。

《疑犯追踪》中的男主角之一,由潘越名饰演的方奇就是连续亲身经历了列车和魔都两起爆炸袭击的幸存者。

这才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发出了能够预测kb袭击和犯罪的“机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陈景行之所以将《疑犯追踪》设定成《源代码》的背景倒也不全是为了蹭电影的热度,《疑犯追踪》本身的故事,涉及到的科幻概念乃至社会议题并不弱于《源代码》,甚至犹有过之, 哪怕不蹭任何热度,这部剧也一定会成为不下于《信号》的神剧。

与《源代码》联动其实主要是出于故事本身的考量。

原版《疑犯追踪》中要表达的一个主旨其实与《一九八四》稍有类似:监听与控制。

但是陈景行这一版自然要把主旨从监控挪开, 挪到更加宏大的命题, 那就是信息时代中人的自由与隐私。

原版中着重强调看得见的监控设备, 马路上的,公共场所内的, 但实际上当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阶段, 互联网对人类信息的记录要比明面上的监控更加强大,考虑到前世位面原版《疑犯追踪》是2011年推出的,那时iphone4刚刚推出,移动互联网起航不久,编剧将重点放到监控探头是情有可原的。

当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机器能够获得许可利用所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预知”kb袭击与犯罪的时候,紧随其后的“犯罪前”干预就能顺理成章的引出所谓的“利用先知预防犯罪”的哲学命题。

当你尝试去干预一个将来时的犯罪事件时,真的只会产生好的结果吗?一个人的行动真的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出来吗?

更进一步的,当这样一个机器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他获得了近乎于人类社会的信息的“全知”,那么随后表现出的就是“全能”。

人类亲手创造出了上帝。

在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科幻故事中,自然需要有一个反派,增强戏剧冲突,否则这就变成了一个科幻哲学故事。

原版中的反派中是有政府的,但在陈景行这一版的故事中,官方的角色是能够模糊意识到“机器”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但为了能够制止kb袭击,不得不以最小心的态度打开了魔盒的一条缝,而且还设定了重重封印,甚至不得不因此站在主角们的对立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